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城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初高中书店一)

发表时间:2020/6/2  浏览次数:59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辽阔的国土遍布着长城。大多数人了解的长城仅限于明代长城,更熟悉山海关、嘉峪关,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把长城的身影横亘于中国人心中;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便把长城的伟岸定格于中国人的脑海。长城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心理与情感记忆。但中国的长城绝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明长城,就是明长城,也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北部长城。明代在贵州等地同样修筑过宏伟的长城,史称大明边城。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教授将其正式定名为“南长城”,它在贵州铜仁,长达380公里。铜仁边墙的修筑,使贵州成为明朝的第十三个省,铜仁也就成为贵州开省之地。

  中国的长城史已有2600多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代,群雄并立,七国争强。战争是立国之策、守土之本。那是一个让人血脉贲张的年代,贵族精神、尚武传统、英雄主义、家国情怀,使华夏民族的青壮时期充满意气风发与万丈豪情。公元前656年,踌躇满志的齐桓公兵临楚国,他们带着新发明的战车,犹如我们今天的新型坦克,向楚国示威:小子,再不老实我们的战车将把你们彻底碾平,从地球上抹去。而楚国人却哈哈大笑:你弄了这么笨重的一个大家伙干什么,你看我们背后伏牛山上威武绵延的长墙是什么?这叫方城。你的破车能从这里跨过去吗?据专家讲,中国第一道长城就在这时这里诞生了。而就是这个齐国,也用了一百七十多年时间完成了南境国界线上长达一千多华里的长城建设。这个齐长城因为与后世长城的修筑形式相近,人们习惯上把它称为“中国长城之父”。除此之外,燕国、魏国、韩国也修筑了自己的长城。初高中书店有人统计,若把中国古代人们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概在10万里之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长城绝不仅仅是后来理解的“天之所以限胡汉”的概念,它最早的起因和动力就是保家卫国。然而,长城没有阻挡秦始皇气吞八荒的壮志雄心和滚滚铁流,大秦帝国一统天下,让春秋战国时代的所有长城形同虚设。

  长城最密集的地方当然是北方,从秦开始一直到明代,中国北方草原上始终有一个或几个游牧族群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初高中书店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据说金兀术南侵的动力便是因为看到了柳永的这首极尽奢华夸张的词。其实,气候寒冷、物资匮乏的北方游牧民一直把中原视为财富之地,而只有战争和抢掠才能满足他们对温饱生活的向往。而对于中原人民来讲,防御北方游牧民的入侵是安居乐业的基本前提。

  于是,一代英雄赵武灵王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位于今天山西、河北部分地区的赵国也曾经强大,和同样位于北方的秦国、燕国一样,北方的匈奴是他的心腹大患。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赵武灵王自从学会了“胡服骑射”,便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山西的北部,历史上就生存着林胡、楼烦等与匈奴同种的族群,这里也是他们祖辈的故乡故土。但赵武灵王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并期待打通一条从北部进攻秦国的新通道,“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山西代县、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并阴山下,至高阙(今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一带)为塞”,全长一千余里,硬是通过战争将林胡、楼烦或消灭或驱逐,赶到几百里之外的阴山北部。公元前300年始,赵国在河北到内蒙古中西部修筑起了中国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长城。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在北方阴山脚下设立了云中、雁门、代三个郡。并在今天的托克托县建立了一个军马场,以装备骑兵,“驱胡攘地”。长城是防御工程吗?不是,或不全是。赵长城其实是扩张的结果,是对新占领土地的捍卫,是战略进攻的前哨和基地,它的进攻性远胜于其防御性。赵国的领土因这道长城而扩大了一倍之多。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包头的九原区、石拐区看到残缺甚至即将湮灭的赵长城遗址。大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我们中学读过的《内蒙访古》中也曾写下这样激情四溢、却不乏沧桑之感的诗句:“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可惜今天连土墙也很少看见了。赵长城对于包头的意义不可低估,这是包头这片土地第一次真正融入中原文化的开始,初高中书店也是华夏民族第一次跨过滔滔黄河,驻足于郁郁葱葱的阴山之巅。然而,英雄气短,美人迟暮,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初高中书店英雄如斯的武灵王最后却因宫廷政变而被困沙丘宫(河北邯郸),其原因竟然是妻妾争宠,废长立幼、废嫡立庶,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难怪清代诗人王悃为武灵王感叹:“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明于此休。年来月去春寂寞,故宫雀鼠尚含羞。”顺带讲一下,武灵王赵胜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毛遂自荐、一言九鼎、脱颖而出等故事就出在这位平原君身上。他的后代中还有一个赵括,著名的纸上谈兵专家。他代替了“尚能饭否”的廉颇,结果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被秦军活埋40万人(史书如此记载,笔者认为这个数字有夸大之嫌)。

  秦始皇上场了。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这个人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走向。当时秦朝面临的形势是:国内基本统一,反抗力量衰减。但北方的匈奴却日益强大,成为心腹大患。《史记》中有如此记载:秦统一天下不久,就派大将军蒙恬带领三十万部队北逐戎狄(匈奴),收复了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南部等黄河以南地区,修筑长城,依照地形险要制造要塞。长城西起甘肃岷县(古称临洮),东至辽东(一说到朝鲜),长达万里。并从黄河北上,占据阳山(今称阴山,古人以河北为阳,河南为阴。初高中书店今称阴山尚不知出于何处),并继续北上。大家好奇与不解的是秦长城万里之遥,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修成?其实,秦长城基本上是在战国时东部燕国长城、中部赵国长城、西部秦国长城的基础上连接而成的。秦始皇真正修建的是原来三国长城不相连接的部分。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也一统了长城,万里长城万里长就这样诞生了。

  万里长城下掩埋着万千白骨,也流淌着万千人的血泪。在没有工程机械的秦代,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从甘肃到朝鲜清川江,虽然有过去的基础,但工程之浩大艰难我们依然难以想象。秦长城距今两千多年,大多毁于自然的侵蚀。但在包头境内,秦长城却留下了它最为完整最为宏伟最为耀眼的一段,那就是固阳秦长城(在乌拉特前旗也有尚为完整的遗存)。

  北出固阳金山镇几公里,我们就可以站在秦长城脚下。秦长城蜿蜒起伏于色尔腾山上,长达120公里,初高中书店多以相对完整的石片交错叠压而成。在城墙内侧,每隔1000米设一座烽火台,成为烽燧遗址。还有戍边士兵曾经的哨所和营房遗址。《史记》记载:秦灭六国后,让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北击胡人(匈奴),黄河以南土地全部收归秦国。并且设立了四十四个县级行政机构,从内地移民戍边。又修了秦直道通到九原(包头),最后又穿过大青山修筑了长城。远离故乡,千里戍边,春风夏雨,风刀霜剑。只有站在这里,你才能体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的悲壮。也更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激越。战争是残酷的,但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是从这种残酷中锤炼而生。秦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我们应该感谢秦汉时代,它把尚武勇敢的基因留在了我们的血液中。虽然“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但长城铸就的骨骼让我们从此强壮起来。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春都路53号洛阳图书城TSC-211    电话:13014717725

名校堂书店欢迎您的到来